桐柏大河镇:四个门楼古村落 豫宛旅游新地标
东方今报•猛犸新闻记者张定有 魏广宝 通讯员王宁桥

四个门楼传统村落效果图
四个门楼传统村落位于桐柏县大河镇东南部峡山村村部西500米四个门楼组,距县城10公里,距镇区7公里,东南与城郊乡方家寨村相邻,西与北杨庄相邻,北与石佛寺村相邻,距汪老庄水库1公里(水库面积100余亩),距北杨庄1.5公里,紧邻G240国道和S334省道,国家级“四好农村路”穿村而过,村内道路均为硬化水泥路,交通十分便利。
明末清初,袁氏家族从湖北黄陂、孝感来到大河镇峡山村,选中一片空地,“插口屋基”(盖房子)居住,取名袁庄,由于多年辛勤劳作,生活富裕起来,随后盖起四个门楼(即四处四合院,有主房、陪房、下屋),故起名叫“四个门楼”,由于种种原因,四个门楼只盖起三个,第四个门楼未动工,清朝末年,东门门楼包括连接三间下屋不慎失火,被火烧毁,至今只保留两个残缺的门楼。
四个门楼传统村落是具有400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,至今保留着明清时期村落格局和建筑风貌,其特点为:以石为基,粗木为梁,黄土为墙,青瓦为顶,配以木质菱格窗,屋舍俨然,错落有致,门前屋后,良田美池,出水芙蓉,古井荒苔,野蔓篱笆,绿树环绕,青山绵延,碧水相依,莺歌燕语,鸡犬相闻,四周道路纵横,通向每一户人家,各色景观,布局合理,相互点缀,构成整个村落的原始生态美,走进村庄,入眼皆是惊喜,移步换景,古朴自然,幽静闲适,独具韵味,堪称一绝。
2021年,大河镇党委、政府秉承“还原性修复、保护性开发”的理念,对峡山村四个门楼传统村落古建筑进行修复保护,以“打造传统村落、留住乡愁”为目标,通过恢复四个门楼、修缮老房、铺设路桥、规划步道游园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,以文化创意、产业发展为关键点,建设美丽庭院、文化礼堂、人文景观,合理开发生态山水、水上垂钓、千亩茶园、园林苗木、农耕文化等优势资源,将峡山建设成休闲娱乐、浸润文化的生态型“文旅名村”,将大河打造成产业兴旺、文化厚重、休闲养生的“文旅名镇”。
四个门楼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,悠长的历史岁月,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厚重的印记,这些古建筑,虽然有的已经布满绿色斑点、斑驳老旧甚至破败衰落,但它是一面有着岁月的铜镜,在历史的痕迹中,积淀着一个村落深厚的传统文化,记载着四个门楼的风情古韵,诠释着永不褪色的人文光泽,在改善人居环境和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过程中,显露出越发精细的气质和韵味,散发出浓郁的怀旧气息,激发起内心深处的乡愁,而那凝聚着古风韵的老房子,也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传统文化内涵,渗透着丰富的精神文化,延续着中华民族自身文化的自觉和自信。
打造古风古韵的传统村落,同时也不失现代审美的休闲娱乐景观。通过对现有老房屋、老院墙的整体修缮加固、改造提升,同时打造沿途风景游览景观,建设以峡山村至北杨庄为主的美丽乡村旅游环线,激活传统村落内的闲置资源,做好文化挖掘,把传统村落打造成为以文化为内核,以茶林、苗木等特色产业为支撑的特色“文旅名村”,使其成为集文化、旅游、休闲为一体的旅游新地标,发展“旅游+农业”、“旅游+电商”等新业态,把传统村落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资本,通过旅游带动村民增收致富,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。
365养生网倾力打造互联网健康养生平台。
每日持续更新报道养生知识,是最及时权威的养生资讯报道平台。
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,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