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中医养生

每天学习一味中药——京大戟(第44天)

作者:author 日期:2022-12-07点击:

每天学习一味中药——京大戟(第44天)每天学习一味中药——京大戟(第44天)

植被

每天学习一味中药——京大戟(第44天)

药用

来源

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大戟干燥根。

相关名

大戟、龙虎草、天平一枝香、膨胀草、将军草、震天雷

产地

主产江苏、山西、湖北等地。

采纳加工

秋、冬二季采挖,洗净,晒干。

性状鉴别

本品呈不整齐的长圆锥形,略弯曲,常有分枝,长10~20cm,直径1.5~4cm。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,粗糙,有纵皱纹、横向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。顶端略膨大,有多数茎基及芽痕。质坚硬,不易折断,断面类白色或淡黄色,纤维性。气微,味微苦涩。

性味归经

苦、辛,寒。有毒。归肺、肾、大肠经。苦、甘,凉。归肺、肝、胃经。

性能特点

本品苦寒泄降,辛散有毒,药力峻猛,入肺、肾、大肠经。善泻水逐饮、消肿散结,疗水肿、停饮、肿毒、痰核之顽症。

功效

泻水逐饮,消肿散结。

主治病证

用于水肿胀满,胸腹积水,痰饮积聚,气逆喘咳,二便不利。

用法用量

内服:煎汤,1.5~3g;散剂0.5~1g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内服宜醋制用,醋制可减低毒性。

使用注意

本品峻泻有毒,故孕妇及虚寒阴水者忌服,体弱者慎服,不可连续或过量服用。又对消化道有较强的刺激性,服后易出现恶心呕吐、腹痛等副作用,用枣汤送服或研末装胶囊吞服,可减轻反应。反甘草,不宜与甘草同用。

京大戟、红大戟

均性寒有毒,既善泻水逐饮,治身面浮肿、大腹水肿、胸胁停饮;又善消肿散结,治痈肿未溃及瘰疡痰核等。

京大戟源于大戟科,毒大而泻下逐水力强;红大戟则源于茜草科,毒小而散结消肿力佳。此外,醋制均可减其毒。

关注公众号

365养生网倾力打造互联网健康养生平台。

每日持续更新报道养生知识,是最及时权威的养生资讯报道平台。

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,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。

文章评论

图文推荐

最近更新

猜你喜欢

榜单点击排行